太极拳研究
◎当前位置:中华太极拳 >> 文章资讯 >> 太极拳研究 >> 浏览文章

太极“中心”学说

2013-10-28 22:04:21 本站原创

太极拳中心学说表现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气质的中心学说
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务令沉着练拳重在心意即意也。同时,强调沉着,意是练太极拳的总纲。太极拳的用意有它的独特风格。它的风格与人体 气质有关。气质可分为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两类。阳刚气质者练太极拳表现为:刚傲,技击时常违背“后发制人”的原则,性急爱先发制人;练拳时快而刚,善攻不 易守,用拙力不善用巧劲,急于求成。阴柔气质者,练拳技击优柔寡断,行动迟缓,胆小慎微,善守而不爱主动进攻,有机而常丢失,终被人所制。这两种或偏刚或 偏柔的气质应当在练拳推手中磨炼自己。要经过调和折中练意,使意念有个正确的导向,逐渐求达刚柔互运,虚实渗透,明打发劲,暗走柔化。久练愈精,无端绪可 寻,无迹象可指,这才是太极拳精神所在。
< 二、人体客观性中心学说
  人体生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无论研究人 体哪个部位,都应当用“一分为二”的原则分析。分析时须先定好中心,然后才能说明人体的左与右,上与下,前与后等部位。左右而言,以人体前面上自百会,路 经鼻尖、脐部,下垂至会阴穴,为前中线。人体身背后与之对应的线为后中线。人体的两个侧中线是:上由百会,路经肩头、胯侧,下至足心涌泉穴。上下而言,以 人体脐部与命门的圆周线为中界,或指两胯根为界。人体的四肢路线为:以肘、膝关节为界。学拳者必须知中,守中,取中,时时不离中,技击方能取胜。  三、太极拳运动中的中心论
   依据人体的客观中心,要求运动中四肢活动范围一般左手看管住左半个身体,右手看管右半个身体,要守中不离中,上对鼻尖,下守档中;侧旁进击,应当手脚两 尖相照;上面范围要看护与眉齐,下面范围要看护与膝齐。上肢有机组合在于胯裆。拳论曰:“主宰于腰。”这是强调腰部运动功能。这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 在。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有规律地运行,躯干要求中正,不散漫,不歪斜,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
  对 动作造型要求,在画圆缠丝的基础上,应当身备五弓。五弓之意是躯干和四肢共有五张弓。弓是箭的动力。以弓作比喻形象逼真。五弓姿势要求:既不能挺 直,又不能过于弯曲,挺直做势,气尽无源,僵滞不活,没有回旋余地,易被对方擒拿。弯曲做势,血气不通,肢节不灵,技击无效,常被人捆绑控制。做势时,要 有适当的弧度,取常人的直与曲折中而已,这样使内劲畅通而有余。对肩关节的要求是既能松活运转,又能沉稳方向,与身体连接为整体,发力劲整。两者应当辩证求达。切记:要注 意沉肩与耸肩,松肩与锁肩的比较折中求达。要在意导下,将肩关节与肌肉有机结合而用之。人体胸部要求为含胸拔背。含胸拔背与挺胸是相对而言。两者练习都不能绝对化。 因此,练太极拳,该合则合,该开则开。胸与背的肌肉应在开合中得到锻炼。肘部的运转要求为肘与肋要保持适当距离,肘不能贴肋,也不能离肋,腋下要留有一拳 余地,就是某个动作高抬手,也应注意沉肩垂肘有意护肋,如白鹤亮翅。
   头为人体之首,要求做到虚领顶劲。要虚顶,决不能实顶,实顶容易脖颈发硬,转动不灵,精神呆滞;偏顶容易失掉重心及中心,常被人制。拳架的高低大小练习,学者应折中,量力而 行。健身者应练高架;求功者应练低架;年老和初学者都应自然求势,不易强求。总之练者都应始终保持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
 练习太极拳,动转有序。要先确定中 心重心所在,特别旋转身体时,要确定好轴心的一脚,向何方向转动,先将脚尖定好,再换重心旋转,上肢的活动空间要与下肢的空间照应。
}ud.w&T)Ot$o0  武术万维网 xO*inHo
四、运气的中心学说
 中医理论讲:无病之人内脏阴阳平衡,当人们阴阳失调,就会有疾病产生。医生治病采用阴阳调和而使药。阳胜则阴衰,应补阴药,阴胜则阳衰,应补阳药,最终 目的使之阴阳平衡。太极拳的内气也是如此。拳论曰:气沉丹田。丹田为气诲,其位在太极之中轴上,下通精所,上达神舍,上运下行,外放内收乃其用。实质 内气发源于人体中部脐下丹田。气沉丹田还有助于重心稳定,内劲充足。但是,决不能一味下沉,因此,拳沦要求“气宜鼓荡。结合腹式逆呼吸,使浊气下降,清 气上升,先鼓而后荡。能随外形动作,由外统一而旋转,升降。怎样运气于四梢呢。拳论曰:拳以中气运行,人乃必服,斯即化成天下。中气贯是物来顺应, 物莫能违。”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柔劲表现为沉重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松沉,轻而不浮,沉重而不僵,中气贯脊中,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好似 条线穿成。总之,拳论强调是中气运行,不能偏行,中气最难名,中气所行路线功;最难名。关于中气运行,不能言传,只可神会。功大渐深便知其中之妙。
五、搭手的中心学说
 搭手的力度要求取两人力度的中心。陈鑫说:不可有力,亦不可无力,折其中而已。强调了搭手的力度要适中。凡搭手时,须手臂松柔,但主要的攻防手的沾 着点须用意念贯劲援助掤住。不可有力”指的是不用拙力去搭手,僵硬则触觉不灵,易被对方借力引化。“亦不可无力”,无力软化,则易遭侵占,意在预防对方 —搭手立即突然猛攻。只有折其中之劲,才能适应。搭手接劲用意控制。外似棉花,内似钢。内劲暗藏潜转去搭手,这样既有松开的弹性和韧性之力,对方进不去又 走不了,又有趁机待发的刚劲。只有掌握了搭手的中庸之劲,才能借力取胜。搭手的速度,拳论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已不 动,彼微动,己先行。”强调了搭手的速度求中庸。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动作,要趁机适时而动,快者形不见,搭子不在外形,而在内劲潜转。“意之所注,气即 至焉。”气流周身,能疾能缓,上下相随,快如闪电,慢如抽丝。
  六、推手的中心学说
推手的懂劲之道,就是 要依我为核心,搭手后,能够快速反应与对方合力。判断出是离心力,还是向心力。推手应先求拥劲,掌握棚劲的分寸,才能懂劲,借劲,进攻时随着对方收掣,用 内劲徐徐跟送,要求不离开,又不能有明劲外出,进入对方的防守界限。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应用混圆劲跟随,应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行”的动 作。要舍己从人练推手,决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引化,时时有防,让对方有畏怕之感。久练再求重、轻、空三个劲的变化。巧用缠丝引逼,妙使闪惊之法。求达刚 柔相济。武术万维网 aIgC`a
总之,太极拳离不开 中心点线,练拳者要细研此理,心中常有太极图,练拳,推手要求中土,顾四方,阴阳两鱼辩证想,只要能解图中意,太极功夫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