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研究
◎当前位置:中华太极拳 >> 文章资讯 >> 太极拳研究 >> 浏览文章

浅谈太极中的丢和顶

2013-10-28 22:00:36 本站原创

 今天我与大家谈一谈浅谈太极拳推手中的丢与顶 ,具体地说,所谓丢,对于高手一方来说,就是失去对对方的控制,劲力不再在对方身上产生渗透、牵引的作用。对于水平低的一方来说,所谓丢,就是丧失将高手的每一作用力自手而肩而腰而腿贯串至足底的受力过程。双方水平差距大,又严格遵循不丢不顶法则进行配合性推手,不丢的程度、质量就会很高。高手能将“功”顺利地“传”给低手,长功会很快。如果双方不配合或不知如何配合,或是断手、散手,那么不管水平多么悬殊,丢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没有“不丢”的。现行的太极推手比赛,其实质内容是断手,断手时丢顶属正常现象。人们以推手的标准来评判断手比赛,自然得出比赛没有体现“不丢不顶”的结论。其实这不是参赛队员的过错,谁走进这个赛场都如此,无一例外。逢丢必打,逢顶用摔,比赛中加上打和快摔,那么平日配合性推手中练就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功夫就都用得出了,所谓的太极推手比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推手是无法进行比赛的,它仅是一个配合性练习而已,离开配合,就不存在推手。既然是比赛,就不会有配合。没有配合,怎能不丢不顶?初学推手,头脑中不准存有所谓的化的念头,只管接劲、受劲,追
求如何让对方的每一用力都渗透到自己的足底。推手的高级功夫是,当你用力打我的时候,你用的力同时是打在你自己身上。把你的力化没了,滑掉了,躲开了,我用什么打你?用我的力打你,太费劲,太极拳术最讲究借力打人,最讲究经济用力,也惟有太极拳术能实现“耄耋御众”的境界。要让对方打着你,然后才能反作用于对方,反给其身。今天,先学不丢,学被打,学被打个正着,是为了明天的不受打,打不着。化即是打,打即是化。可见,打难,自然化亦难。一开始就讲化,本末倒置,是不科学的。化不需专练,受刺激多了,刺激最终不起作用,那时,化、打都有了。平日推手,创造条件,让对方用力,打中我,然后才是如球撞壁还。万万不可老虎屁股摸不得,见力就躲,就错开,把来力丢失了。配合性推手练习中所谓的顶有其特定的含意,主要是指双方同时对着用力的时候,感觉用力不顺达,力量丧失弹性特征。一方感觉用力顺达、得劲,这一方就没有顶。用力顺达说明所有之力正在产生预期效果,该用力时用得对。双方力的作用稍有抵触,就顺对方的力走化,怕犯顶,这在实战中是没有用处的。推手中刻意寻找抵触,形成抵触。抵触形成后不急于走化,反而增强抵触,令对方不能抵挡。这不靠力大,而靠劲准,将对方的力从其身体某一关节折断漏出。如果对方主动猛攻,这时不刻意寻找抵触,抵触自会找上门来。如果对方推得保守或我主动进攻,那就要刻意寻找抵触了。只要用力顺达,不失去弹性,必要的抵触不算顶,反而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在太极拳推手方面,练习时是丢多顶少,在激烈对抗时则是顶多。练习时,双方手始终是贴着没有分开的,如果是老搭档,一来一往还推得很默契合拍。可是,在这表面的连绵不断往来中,却没有腰腿臂背的强有力搓揉,双方都没有将自己整体劲力加于对方,推来无关痛痒,不能入骨三分,毫无功力可言。这充其量只是手上功夫的练习,与太极拳的整体功夫相差甚远,只是健身娱乐而已。如此练习,几无实战价值。在推手中,手可以做到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劲力运用,然而,腰、背、腿能做到吗?自腿、腰、背、臂全身无处不在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劲力运动,这才叫整体运动,才叫不丢不顶,才会出功夫。全身劲力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在推手中偶尔会出现,但在推手中始终保持着这样的劲力运动状态,就需有一个正确的、特别的练法。练习时不自觉地养成了见力就躲的丢病,在激烈对抗时便会吃到苦头。平时好像很有效的走化功夫,在对抗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能要么消极逃跑不抵抗,甘拜下风,要么本能硬抗。于是硬抗死顶还是被逼出来,吃的苦头就更多。练习时有几分丢,用时就会有几分顶,丢越严重,顶越利害,苦头吃得就越多。平日全身心不丢不顶,就会高质量感知对方的动向,该顶,可顶,就顶他,顶他个两头受力中间折断,自己打自己。不该顶,不可顶就减少抵触力度,不丢不顶保持适度抵触,再看机会。平日实行逃丢不抵抗政策,用时被逼硬抗死顶,则想丢丢不了,要顶顶不住。与大成拳和太极拳朋友搭手,总体感觉是,大成拳推手普遍偏硬,太极拳推手普遍偏软。前者顶多,后者丢多。顶、丢都不好,但从实战上说,顶比丢管用。顶使矛盾激化,增强冲突,至少能强化体能素质。而丢者,什么都得不到。不管是大成拳还是太极拳,有成就者,必定是软硬适中,不丢不顶的功夫都不是错的。

        练时不丢不顶,用时忽隐忽现,充分运用顶丢。当我顶时,你恰处于不得力状态,抵抗不住。当我丢时,你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动作,尽失机势。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甲乙两人,甲平时推手严格不丢不顶沾连粘随,乙平时推手因师承或悟性关系,推起来总是丢丢顶顶,丢时丢得干脆彻底,顶时顶得全身有力。当甲乙较技时,甲无所适从,乙却得心应手,原因何在呢?较技时,谁能够主动丢顶,抢占先机,谁就占优。甲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习惯已根深蒂固,较技时,即使心中想着不一味沾连粘随,该丢时丢,该顶时顶,无奈手上总表现不出多少丢顶,显然要处劣势。在推手人群中,大多情形是,平时丢
顶者,在较技时,较平时不丢不顶者占优势。练习不丢不顶相当难,如果练的是真正的不丢不顶,在功夫未有质的跃变时,较技时,也仍是无用。

        真正掌握不丢不顶的推手技术,坚持长年练习最终能大成。丢顶练习,虽速成,却是昙花一现,既无趣味,又终不能成大气候。较技时的主动丢顶,不靠平时练习时又丢又顶,是靠平时的不丢不顶练习而成。不丢不顶只有在配合性推手练习时会出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配合性推手练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