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
◎当前位置:中华太极拳 >> 文章资讯 >> 太极养生 >> 浏览文章

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0-10-05 16:37:37 本站原创
点击浏览下一页
作者拳照

点击浏览下一页
作者与外国朋友一起练拳

点击浏览下一页
作者在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宣布论文1



1前言
武术中的太极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又是现代竞技体育中独具魅力的运动项目,但它的发展之路到底是传统文化之路还是单纯的运动项目的发展之路,直至到今天,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对"传统太极拳"与"竞技太极拳"褒贬不一的争鸣,作者进行了客观的比较与分析,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继承的关系,使传统太极拳更加完善,同时也不能固守传统,而限制了现代竞技太极拳的发展。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长远地看问题,要把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提升到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来探究。
 

2 太极拳的概况
2.1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是以古代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而命名的。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但一般人都认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武当山真人张三丰,这个主要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尤其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太极张三丰》,更是把这种观点深入人心。而根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他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这一研究成果,推翻了张三丰为太极拳创始人的理论。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主要来源有三:
①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大家都知道,戚继光是明代抗倭英雄,主要著作《记效新书》记载了很多功夫,这里所说的三十二式长拳就是其中所记载的一种;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的一种;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的各种矛盾变化。
2.2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经过300多年的流传衍变,发展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陈、杨、吴、武、孙式等多种流派。各大流派太极拳除拳架套路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我们常见的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各种流派的风格、姿势虽各不相同,但拳理一样,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也基本一致。练拳的要领有许多也是相同的,如: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弧形运动、圆活完整、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各派也不无相同,都要求做到:眼平视、嘴微闭,舌尖舔上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流派来看,太极拳源于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2.3 竞技太极拳的起源发展
现代竞技武术是在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武术发展开始转向,即从历史上一直强调的攻防技击向更强调健身和艺术表现等功能转变。为此人们习惯于将新中国成立前以攻防技击为主体的武术及按原来方向发展的武术称为传统武术,将此后发展起来的以艺术表现为特色,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的竞技武术套路及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搏斗运动称为现代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夺优异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太极拳就是现代竞技武术的一部分。(武术竞赛是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广与提高运动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竞赛规则是为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它规定了竞赛方向,是比赛赖以进行的依据,同时它可以保证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赛。)竞赛规则从1959年版本将太极拳设置为竞赛项目,到1991年版本将42式太极拳和太极剑规定为竞赛套路,再到现如今将太极拳类项目加入难度动作进行比赛,由此可以看出竞赛规则对太极拳运动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使太极拳运动在竞赛和技术方面不断向纵深发展。
 

3 传统太极拳和竞技太极拳的区别
太极拳是一种用古代“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竞技太极拳源于传统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和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联系,但发展到现在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定义的不同
传统太极拳以套路作为其主要的形式之一,它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武师们大多言传口授,多凭个人的参悟心得,自说圆通。它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是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体育活动传统的。像我们前面介绍的各门派太极拳现在大多称为传统太极拳,在专门的传统武术比赛和太极拳年会上进行比赛。
而竞技太极拳则是像体操、跳水一样加上难度动作的太极拳。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竞技太极拳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功能、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训练竞赛活动,具有极强烈的现代体育意识。
3.2 外在不同——技术特征
在技术特征上,传统太极拳由形架入手,继而追求脱化神明。竞技太极拳则把强调动作规范作为目的。可以说在外在技术特征方面,竞技太极拳以杨式太极拳为主,而传统太极拳是各派纷呈。
从追求“脱化神明”(功夫的最上乘境界)到“动作规范”的嬗变为“习武先找形”,是一般习武程序之始。清末的陈鑫曾云:“平居耍拳,不可不守成规”,这一点传统太极拳与竞技太极拳并无多大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太极拳只把形架练习作为入门基础,而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的脱化神明之境。因此,传统太极拳在训练理论上也就有了明劲、暗劲和化劲的三步练法,各种门派也几乎都把“练神还虚”作为终极目标的无上菩提。这里所说的主要以陈式太极拳为例,在影片《倚天屠龙记》中也有所体现,李连杰在影片的最后以无招胜有招的太极拳将明教各大高手打败,正是脱化神明的表现。
传统太极拳的整个训练过程中更注重“感悟”,重“术”非重“力”,要求气沉丹田、通经活血、气遍周身,即“内外兼修”。它不仅注重“练”,更注重“养”,养练结合。传统太极拳还追求精神和肉体的完善统一,高尚的武德修养极其重要。
而竞技太极拳则有很大的不同。竞赛机制的规定,使竞技太极拳始终把强调动作规范作为比赛和运动成绩之目的。由形架入手、以求最后脱化神明的传统训练全过程,在竞技太极拳的训练环上发生了断裂,所追求的在于动作的完整规范性。可以说现在的竞技太极拳只具有观赏性,而不像传统太极拳具有技击性了。
3.3 内在不同——价值取向
主体价值取向的换置价值取向是调节、决定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在机制。在价值取向上,传统太极拳突出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的“体用兼备”,而竞技太极拳的存在与发展则是为了参加符合规则要求的比赛。
由传统太极拳到竞技太极拳发生的技术层面上的种种嬗变,只是面上的浪花波涛,而主体价值取向发生的观念换置,才是深处涌动的暗潮。中国传统武术始终强调一个“体用兼备”,所谓“体”是事物的本体存在,“用”是“体”的价值功能。那么传统太极拳的主体价值取向是什么呢从史料记载,到为各种门派注重的功法练习,都清楚地显现了传统太极拳的主体价值观价值是客体对主体发生的效应,所谓“主体价值”足指客体对主体发生的诸多效应中最根本的效应  。简单说,历史上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是围绕“武”的价值特征而延伸,健身与修性是通过提高技击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习武过程来实现的。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型的主柔的“内家”功夫拳,具有极其广博深邃的技击内涵,与其相比“格斗术”仅是其中相对低级的应用技术。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派尤其典型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论。杨澄莆说太极拳“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王宗岳说:“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李亦畲在解释太极拳巧妙的“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时,指出关键在于能否“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包括素有“杨无敌”之称的太极宗师杨露禅等等,在实战中的表现都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技击精妙的见证。
而现代竞技太极拳,虽然作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件极具艺术观赏性珍品,但是由于它只追求“高、难、美、新“以及“快、强”等的视觉效应,即使全国套路冠军,其技击实战能力也十分薄弱。
正是由于传统太极拳的主体价值在竞技太极拳的取向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所以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造成传统太极拳与竞技太极拳相“神离”的关键,竞技套路比赛规则,始终制约着运动员训练的目标、原则、方法及手段的全过程。由于竞技太极拳异乎寻常的发展动力基本上来自于一种政府行为。对竞技太极拳的理解扩展到了整个太极拳运动,所以其价值取向也只能是“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可以这样讲,竞技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就是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虽然传统太极拳也有竞赛,但更多的是相互交流。
虽说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无论怎么说传统太极拳与现代竞太极拳同属中国武术,紧密相连。现代竞技太极拳中的套路运动是保留了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法、步等外形,并对其内容进一步规范化、难度化、体操化,而更适合于舞台表演和量化评分,是与现代竞技体育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它更倾向于表现武术的艺术性;由此可见,现代竞技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在现代竞技体育模式下产生并形成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理论上也可说是传统太极拳的一种新发展,因此,竞技太极拳虽然与传统太极拳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竞技太极拳也是从传统中来的,也应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可以看做是太极拳整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也不能对立,他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
 

4 太极拳的发展战略
4.1 积极发展竞技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技击内涵、突出的健身特点和独特的审美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竞技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工作者为响应奥林匹克精神而从传统武术中提炼发展出来的一项魅力四射的竞技运动项目,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独具特性。我们绝不能以牺牲传统太极拳的特点为代价发展现代竞技太极拳,而应该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继承传统的精华,将其深邃内涵融合在现代之中,使现代竞技太极拳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不能固守传统,限制了它的发展。现代竞技武术应在不断从传统武术中吸取营养的同时进一步抛开包袱,发挥自己的特色,充分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并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不断完善自己。
4.2 挖掘整理传统太极拳
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长远地看问题,要把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提升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高度来探究、来审视。首先我们应该保护再则狠抓挖掘与继承工作,并遵循传统文化发展之路,保持她的民族特色,让她健康地发展下去。对于民间武术我们不能简单地“抛弃”和所谓的“扬弃”。
4.3 同时推广传统和现代太极拳
要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推广传统和现代竞技太极拳。建议在普通大中小学体育课中以传统武术为主推广普及,同时辅助以现代竞技武术的训练,达到大范围推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目的,在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同时又能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基层武术学校和少年体校、运动技术学校中以现代竞技武术教学训练为主,重点培养竞技人才,服从于国家竞技需要,这样就能使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在各自的轨道上和土壤中得以自由发展。
4.4 推向世界化发展
在武术的国际传播中,要时刻注意:“太极拳不仅仅是体育项目,还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像西方体育文化传至东方一样,把东方文化通过中国武术传播至西方国家,让世界各民族充分享受东方文化的魅力。在中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在学习太极拳在我们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每年都有不少的游客对我校的太极拳队进行观摩学习去年还有两位匈牙利武术友人利用假期专门来我校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同时还有不少太极大师走出国门陈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现在就有三位在国外传授太极拳技艺在五大洲办有各种太极拳学习训练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极拳在全世界拥有一亿多的习练者,真正成为了“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5 结束语
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受到外国人士的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洲级太极拳协会也相继成立。这就要求太极拳的技术不断提高,达到国内外竞赛的需要。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新世纪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本论文在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上获二等奖;作者乔 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